6.2.2.3撤离方案
(1)撤离条件
发生以下情况时,应急救援、抢险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
①事故已经失控;
②发生突然性的剧烈爆炸;
③危及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
④应急响应人员无法获得必要的防护装备的情况下。
(2)撤离方法
在设备发生爆炸产生飞片,出现容器的碎片和危险物质时,身体要保持低姿态,保护好头部迅速撤离;
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无法控制或者当火灾不能控制并蔓延到厂区其他位置,或者火灾可能产生有毒烟气,溢出或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烟气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向上风向撤离。
(3)撤离要求
生产人员撤离前,应确认工艺状态情况,必要时应将设备全部断电;
撤离时由班组长组织本班人员有秩序地疏散、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本单位设置环境污染应急保障专项资金,保障各项资金按时到位。
(1)防护设施:化产区内设有1个150m3的事故应急池、污水处理站设置1座1000m³的事故应急池和6个600m³事故水罐,形成三级防控体系,能够保证事故状态下废水不外排;配备了空气呼吸器、防护服、淋洗器和洗眼器,以及防毒面具、防酸手套等。
(2)应急器材:装置现场配备潜水泵、防火沙及铁锹。
本公司配备的灭火器材资见表7-1。
表7-1 消防器材一览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规格 |
数量 |
安装岗位 |
1 |
手提式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 |
mf/abc8/6/4 |
446个 |
化产、炼焦车间 |
2 |
泡沫灭火器 |
py-6-8/10 |
1 |
化产车间 |
3 |
二氧化碳灭火器 |
/ |
22 |
炼焦车间 |
3 |
消火栓 |
ss100/65-1.0 |
25个 |
化产区、炼焦车间 |
5 |
消防水池 |
800m³ |
1座 |
厂区 |
(三)水污染事件专项环境应急预案
1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1.1环境风险源及危害性
莱芜市泰山焦化有限公司企业生产污水经公司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于锅炉定期排水、制纯水浓水、循环水系统定期排污水等清净下水一起进入集水池中,满足《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表2间接排放标准要求,经污水管道送泰钢集团用作高炉冲渣水,不外排。
事故类型是生产、储存操作控制不当或设备管线问题导致物料泄漏,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产生消防废水;若直接排入外环境,会导致周围水体污染;若不及时控制,随时间积累,将会排入厂区邻近排洪沟内,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
1.2 预防及应急准备
1.2.1预防措施
(1)按照设备报废标准,及时报废设备。
(2)设计时应依据适当的设计标准,采取可靠措施。
(3)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正确选择材料材质、结构、连接方式、密封装置和相应的保护措施。
(4)把好物资进厂关,确保设备管线的质量。
(5)检查生产区、罐区围堰、导排设施是否完好,做好地面及导排设施的防渗工作。
(6)对事故水池经常进行检查,保持足够容积。
1.2.2应急准备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以及政府发布的四级预警(红、橙、黄、蓝),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应对事件做出如下判断:
①启动三级(车间级)应急预案;
②车间启动应急程序;
③车间采取防范措施。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同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2。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同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3.1。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同综合环境预案4.2。
4预防与预警
4.1 风险源监控
4.1.1 风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
①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环保生产责任。
②建立风险源台帐、档案。
③安全附件、仪表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检定。
④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
⑤每天到危险目标进行一次巡检,及时监控风险源安全情况,并建立检查记录。
4.1.2采取的预防措施
①按照设备报废标准,及时报废设备。
②设计时应依据适当的设计标准,采取可靠措施。
③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正确选择材料材质、结构、连接方式、密封装置和相应的保护措施。
④把好物资进厂关,确保设备管线的质量。
⑤保持事故池正常容积及管路畅通。
4.2预警行动
事故应急救援根据应急救援等级规定如下:
4.2.1准备应急
当发现可能发生的事故苗头时,发生事故的车间、指挥部成员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根据不同事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专职队伍应进入待命状态。
4.2.2 小型应急
当发生小型事故,危险目标及对其以外区域已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有可能危及到其它车间的安全时,应进入中等应急状态。厂应急救援队遵照指挥部的命令进入事故现场组织应急救援,撤离危险区内无防护措施人员到安全区。
4.2.3大型应急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危及到企业全体员工和厂外附近居民安全时,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将事故逐级上报及时请求区应急救援指挥部、消防队等的支援。同时通知近邻单位采取防范措施。应急救援队伍立即进入事故现场进行应急救援,并组织全厂员工开展应急救援和撤离疏散。组织可能扩散区的居民根据风向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
5信息报告程序
5.1信息报告与通知
同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1。
5.2信息上报
同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2。
5.3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启动公司综合预案不能控制时,由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及时向莱芜市环保局和负有安全环保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请求支援.并报告事故内容:
(1)单位名称、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和部位,污染物介质、数量及污染情况,人员中毒、受伤情况;
(2)雨排系统、排洪沟污染情况;
(3)事态进展情况,已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处理效果;
(4)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严重后果。
(5)应急人员到位情况;
(6)救援物资储备、需求情况;
(7)地方政府参与情况;
(8)救援请求等。
根据指挥部的安排,由办公室主任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负责向媒体和公众沟通。
6应急处置
6.1应急响应
6.1.1 分级响应
根据环境事件分级,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当发生水体环境事件时及时启动相应等级应急响应。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指令;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接到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后立即通知各应急小组做好应急准备。
6.1.2 响应程序
同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6.1.2。
6.2应急措施
6.2.1 三级防控体系
厂区内化产车间设有1个150m³的事故应急池,污水处理站设有1个1000m3的事故应急池及6个600m³的事故水罐。为避免事故工况下泄漏物料外排对外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应建立完善三级风险防控体系,具体包括:
一级防控措施:全厂在各生产装置区、罐区设置围堰(或围堤)作为一级预防与控制体系,防止事故泄漏或消防废水、污染雨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用于收集污染雨水和事故废水,通过污水管道排放至事故水池。公司粗苯、硫酸、煤焦油罐区设置1200m的围堰,罐区地面铺设不发火型地坪,生产装置区和罐区导排系统与事故水池相连,可用于收集污染雨水和事故废水,通过管道排放至事故水池。
二级防控措施:生产装置区或罐区发生较大量的事故废水泄漏或发生火灾时,事故废水直接通过装置区周围导流沟槽输送至化产区1座150m³事故水池内,再通过提升泵、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站综合事故水池、储水罐中。
三级防控措施:对厂区雨水总排口设置切断措施,污水处理站各池体设计容积大,当污水处理站事故状态下出水超标时,及时切断污水处理站进水与出水阀门,将未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及事故状态下的消防水等均接入事故水池及事故水罐,以防废水经雨水管线进入地表水体。
若以上三级防控未及时到位,导致事故污水流入雨排水系统时,立即联系协助单位在相应的雨水管线启动拦截设施,放下沙袋拦截,进行隔断、封堵,同时采取回收等可能采取的措施,将污染物质转入污水处理站,坚决杜绝污染物质流入地表水体。
6.2.2 事故应急措施
首先事故单位立即进行生产工艺处理,进行工艺切断、物料转移等紧急处理。
(1)尽可能迅速切断污染源,减少污染物质外泄。同时判断其是否属含重金属物质的废水;
(2)关闭污染物质通往厂外的所有污水管线或明沟阀门,以防污染物排入外环境;
(3)组织监测力量对水体进行跟踪监测,确定监测位置、监测因子、监测频次,特别注意对附近环境敏感点的水质监测,随时掌握环境污染情况。
(4)选择适当位置在一处或多处拦截外溢的污染物,用泵、容器、吸附材料或人工等方法将污染物转入临时贮存设施,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用的暂存于厂内事故池,待事故结束后投加相应的水处理剂进行预处理,然后分批次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用。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防护设施:化产区内设有1个150m3的事故应急池、污水处理站设置1座1000m³的事故应急池和6个600m³事故水罐,形成三级防控体系,能够保证事故状态下废水不外排;配备了空气呼吸器、防护服、淋洗器和洗眼器,以及防毒面具、防酸手套等。
(2)应急器材:装置现场配备潜水泵、防火沙及铁锹。
第三部分:现场处置方案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件特征
表1-1 物料泄漏事故特征分析
事故类型 |
地点或装置名称 |
可能发生的季节 |
造成的危害程度 |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
物料泄漏 |
生产车间、储罐区 |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
若不及时处理,造成大量泄漏导致人员中毒,引起火灾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后果严重 |
车间内气味异常,设备渗漏或操作不当 |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1)应急组织
应急小组成员安排:
组长:生产车间主任
副组长:当班班长
成员:本班操作工、车间其他相关人员及周边工作人员。
2.2 应急工作职责
1.应急抢险、自救小组职责
负责组织当班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车间负责人、安全员或公司应急办公室上报事故发生情况;向现场应急指挥小组报告班组员工伤亡等安全情况;向现场应急指挥小组报告事故事态和应急救援处理进展情况;事故应急处理时,按应急指挥小组命令,指挥本班组生产系统进行安全的开、停车;按应急指挥小组命令,组织对本班组的抢险、抢修应急人员进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现场应急指挥小组人员职责:
(1)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当班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及时向车间负责人上报事故发生情况;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抢险;
(2)当班班长:及时向车间主任和公司上报事故发生情况;协助车间主任对现场进行抢险;
(3)操作人员:及时向当班班长上报事故发生情况;协助当班班长对现场进行抢险。
3应急处置
3.1应急处置程序:
图3-1 应急处置程序图
3.2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最初发现者立即报告当班班长进行处置,若泄漏严重打电话给车间主任或调度,车间主任或调度立即赶赴现场,根据事故的现场情况决定处置方案;
2.车间主任立即通知生产车间,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停止生产;
3.岗位操作人员立即检查相关的放料管阀是否关闭,切断泄漏源;
4.小量泄漏,立即通知维修车间佩戴防护用品进行堵漏或维修。对已经泄漏出来的液体物料,用铲子或铁锨收容至塑料桶中加盖密封;对泄漏出来的荒煤气采用渐关阀门降压切断煤气来源;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5.大量泄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迅速组织泄漏污染区人员先撤离至安全区。并对生产车间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救援人员要佩带呼吸器或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6.现场恢复:
处置过程中泄漏的物料切不可任其到处流淌,要采取围堰、筑堤、引入塑料桶或事故水池等措施尽量集中或回收,然后做为危废处置,防止流入雨排,避免造成次生污染;
7.对处理过程中使用过的应急设施进行更新和维护。
(1)当呼吸道受挥发性物质刺激引起严重咳嗽时,可用湿毛巾或用水清洗衣服,捂住鼻子和口,这样也可减轻对呼吸道的刺激和中毒程度。
(2)不论中毒者或窒息程度轻重与否,均应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处进行救护。
3.3报警方式及内容
报警方式:电话报警
安环科:0634-6161456
火灾报警:119
急救电话:120
报告内容:泄漏部位、泄漏的严重程度、是否能够处置。
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防护器具的选型,应根据不同化学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防护器具。
2.注意正确佩戴个人防护器具,特别是防毒面具要与自己的脸部紧密结合。
3.使用前应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器具。
4.滤毒罐
1)每次使用前要进行气密检查。检查方法是带上面罩,从面具带取出滤毒罐,用手掌堵住罐底部的空气进口,用力吸气,如果吸不进气,证明气密性良好,反之就是漏气。如果发现漏气,须检查各接头处是否拧紧,面罩大小是否合适,面罩本身是否漏气。
2)在有毒有害环境中,氧气浓度≤18%以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2%以上的地方,过滤式防毒面具各种型号滤毒罐都不能起到防护作用,应改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在有毒区内作业戴面具时,先停止吸气,闭上眼睛,戴上后,深吸一口气,然后睁开眼睛正常呼吸;随后,用手或橡皮塞堵住滤毒罐的进气孔,深吸气,若很致密,防护可靠,松开进气孔正常呼吸。如不致密,应立即撤出毒区调整佩带或更换。
4)各型号滤毒罐的有效防护时间,与空气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有关,还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肺活量大小等因素有关,必须经过严格检测才能确定是否失效。佩戴时嗅到毒气的微弱气味,应立即撤出毒区调整佩戴或更换。
5)罐内药剂极易吸潮,故每次用后需称取重量与原重量比较,当超过原重量20克时,应停止使用。佩戴前必须检查各种防护器具是否完好,如:佩戴防毒面具前,首先打开通气孔的软塞,若底部的通气孔未盖,里边的活性炭可能失效,禁止使用。
6)在使用中发现排除不了的故障或药罐失效时,要立即停止使用。
7)摇罐有沙沙声或漏出吸收剂,说明组装混乱,不能使用。
8)在有毒烟或毒物的环境中作业,应选用带滤烟层的滤毒罐。
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使用的器具器材不得与泄漏物质的性质相抵触,发生新的危险;
2.使用前应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抢险救援器材;
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采用正确的处置措施,处理泄漏物质应谨慎小心,不得盲目采取措施,防止泄漏量的扩大;
(2)人员救护、处理泄漏、人员疏散时一定把握风向,人员一定要在上风向进行救援;人员疏散时一定要向上风向或侧风向疏散。
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 对于中毒的人员的救护,在现场抢救患者时,要及时用清水冲洗,或进行有效处理;
(2) 在现场抢救时,先撤离到安全地带,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急救或送医院救治。
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及专业应急处置力量来完成,因此只有公司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及专业应急处置力量具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其他无关人员原则上不得参与事故救援。
(2)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组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4.6应急救援结束后续处置方面的注意事项
(1)清点人数;
(2)对救灾中接触到有毒物质人员进行医疗观察;
(3)清点应急器材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新和维护。
4.7其他特别警示的事项
(1)救援中要记录好抢险救的人数,作业中要轮流作业;
(2)及时发布有关事故信息。